企业文化
Corporate culture

联系方式
Contact us

kaiyun开云官方网页版
电  话(Tel):19128435215

传  真(Fax):0753-2513793
地  址: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扶大高新区三葵
联系人:江小姐
邮  箱:mzhbzp@163.com
邮  编:514700

学习交流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企业文化 > 学习交流
庖丁解牛
更新时间:2025/3/27 11:01:56 来源: 浏览次数:31
< 返回文章列表

庖丁解牛

《庄子·养生主》

 

庖丁(-)为文惠君(=)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(三),砉[四]然向然,奏刀騞(五)然,莫不中音;合于《桑林》(六)之舞,乃中《经首》(七)之会(八)

文惠君曰:“嘻,善哉!技盖至此乎?”

庖丁释刀对曰:“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全牛者(九)。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方今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(一0)。依乎天理(十一),批大郤(一二)导大窾[-三]因其固然[-四],枝经肯綮之未尝微碍-五),而况大軱(一六)乎!良庖岁更刀,割也;族庖(一七)月更刀,折(一八)也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(一九)。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;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。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虽然,每至于族=0)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=-),行为迟。动刀甚微,謋(二二)然已解,牛不知其死也(二三)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(二四)而藏之。”  

文惠君曰:“善哉!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”

 

注释

〔一〕庖丁:一说名叫丁的庖人,一说掌厨丁役之人。

王孝鱼说:“《逍遥游篇》的大鹏高飞,《齐物论》的风吹众窍,这篇的庖丁解牛,是内篇中最有名的三篇寓言奇文,古今传诵不绝。”

〔二〕文惠君:人名,不知何许人。旧注说是梁惠王,王懋竑认为是附会。

王懋竑说:“未详何人,注以为梁惠王,此因‘惠’字附会。”(《庄子存校》)

〔三〕踦(yǐ椅):通倚。

林云铭说:“以一足跪而抵之。”

马其昶说:“膝之所踦,谓屈一足之膝,以案之也。”(《庄子故》)

〔四〕砉(huò惑):骨肉相离的声音。

〔五〕騞:同于“砉”,都是形容刀砍物所发出的声音,或说声音大于“砉”。

崔譔说:““騞',音近“获',声大于砉也。”

〔六〕《桑林》:殷汤乐名。

〔七〕《经首》:尧乐,《咸池》乐章名。

〔八〕会:韵律,节奏。

〔九〕所见无非全牛者:“全”字原缺。下文:“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“牛”上当脱落“全”字,根据赵谏议本补上。

-0〕官知止而神欲行:器官的作用都停止了,只是运用心神。“官”,指耳目之官。“神欲行”,喻心神自运,而随心所欲。

〔一-〕天理:自然的纹理。

〔一二〕批大郤:“批”,击。“郤”,指筋骨的间隙。

〔一三〕导大窾(kuǎn款):“导”,引刀而入。“窾”,空,指骨节空处。

〔一四〕因其固然:顺着牛的自然结构。

〔一五〕枝经肯綮(qìng庆)之未尝微碍:“枝”,即枝脉,原误作“技”,根据俞樾之说改正。“经”,即经脉。“枝经”,犹言经络。“肯”,着骨肉(《释文》)。“綮”,盘结处。“微碍”二字原缺,依严灵峰先生之说,据郭《注》成《疏》补。

俞樾说:“郭《注》以“技经'为“技之所经',殊不成义。‘技经肯綮’四字,必当平列。《释文》曰:“肯《说文》作肎,《字林》同,着骨肉也。一曰:骨无肉也。綮,司马云:犹结处也。”是‘肯綮’并就牛身言,‘技经’亦当同之。‘技’疑‘枝’字之误。《素问》三部《九候论》‘治其经络’,王《注》引《灵枢经》曰:‘经脉为里,支而横者为络。’古字‘支’与‘枝’通,‘枝’,谓枝脉;‘经’,谓经脉。‘枝经’,犹言经络也。经络相连之处,亦必有碍于游刃。庖丁惟因其固然,故未尝碍也。”(《诸子平议》)

李桢说:“俞氏改“技'为“枝',训为经络,说信确矣。“未尝'二字须补训义。”(郭庆藩《庄子集释》引)

严灵峰先生说:““微碍'二字原阙。按“未尝'二字,义犹未足,下当有脱文。郭《注》:“常游刃于空,未尝经概于微碍也。”成《疏》:“游刃于空,微碍尚未曾经。”依《注》、《疏》,“未尝'下当有“微碍'二字;否则,说不可通。”(《道家四子新编》六七0页)

〔一六〕軱:音孤,大骨。

〔一七〕族庖:指一般的庖丁。

崔譔《注》:“族,众也。”

〔一八〕折:犹斫(释德清说)。

俞樾说:“郭《注》曰:‘中骨而折刀也。’此于文义未合。上文云:‘良庖岁更刀,割也。’割以用刀言,则折亦以用刀言。折,谓折骨,非谓刀折也。哀元年《左传》曰:‘无折骨。’”

〔一九〕新发于硎(xíng刑):“发”,犹言磨(陈启天说)。“硎”,砥石(郭《注》);音刑,磨石(《释文》)。

〔二0〕族:交错聚结为族(郭《注》)。

〔二一〕视为止:喻眼神专注。

〔二二〕謋(huò霍):解散。

王闿运说:“謋,当作磔。”(《庄子注》)

奚侗说:“疑“謋'系“磔'字之误,《广雅·释诂》三:“磔开也。”与“已解'义相应。”(《庄子补注》)

杨树达说:““謋”疑当假为“捇',《说文》十二篇上手部云:“捇,裂也。从手,赤声。”宣六年《公羊传》云:“赵盾就而视之,则赫然死人也。赵盾曰:“是何也?”曰:“膳宰也。熊蹯不熟,公怒,以斗摮而杀之,支解,将使我弃之。”《传》文“赫”亦“捇'字之假。何注云:“赫然,已支解之貌。”是也。“已支解之貌'为“赫然'与庄称“謋然已解'义正同。”

〔二三〕牛不知其死也:这句通行本缺遗,陈碧虚《阙误》引文如海、刘得一本有“牛不知其死也”六字。据以补上,文意较完美。

〔二四〕善刀:“善”,犹拭(《释文》)。言好好收拾其刀(林希逸说)。

 

今译

 

庖丁替文惠君宰牛,手所触及的,肩所倚着的,足所踩到的,膝所抵住的,划然响声,进刀割解发出哗啦响声,没有不合于音节;合于《桑林》乐章的舞步,合于《经首》乐章的韵律。

文惠君说:“啊!好极了!技术怎能到达这般的地步?”

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:“我所爱好的是道,已经超过技术了。我开始宰牛的时候,所见不过是浑沦一牛。三年以后,就未尝看见浑沦的整只牛了。到了现在,我只用心神来领会而不用眼睛去观看,器官的作用停止而只是心神在运用。顺着牛身上自然的纹理,劈开筋肉的间隙,导向骨节的空隙,顺着牛的自然结构去用刀,即连经络相连的地方都没有一点妨碍,何况那大骨头呢!好的厨子一年换一把刀,他们是用刀去割筋肉;普通的厨子一个月换一把刀,他们是用刀去砍骨头。现在我这把刀已经用过十九年了,所解的牛有几千头了,可是刀口还是像在磨刀石上新磨的一样锋利。因为牛骨节是有间隙的,而刀刃是没有厚度的;以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间隙的骨节,当然是游刃恢恢而宽大有余了。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是像新磨的一样。虽然这样,可是每遇到筋骨盘结的地方,我知道不容易下手,小心谨慎,眼神专注,手脚放缓,刀子微微一动,牛就哗啦解体了,如同泥土溃散落地一般,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呢!牛死,才解,有“每至于族……视为止,行为迟”。“牛不知其死之“死”,宜当“解”,死之牛躯不知其体之“如土委地”解散。这时我提刀站立,张望四方,感到心满意足,把刀子揩干净收藏起来。

文惠君说:“好啊!我听了厨夫这一番话,得着养生的道理了。”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王夫之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训义 (节录)